(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头戏之一,2023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观展火热。图为观众在体验一款大模型。 记者 姚颖康 摄)
诞生50多年,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世界。
众多创新成果、经典时刻、传奇人物,标注在这片广阔时空中。
最近这10年,一个东方小镇,在互联网世界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亮。
乌镇峰会,从探讨数字发展之路、网络安全之理、文明互鉴之道,到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展示,小镇展开了一本大书、搭建了宽广平台。十年间,思想、智慧的力量,为世界互联网发展注入绵绵动力,时间愈久,愈显光彩。
回首“网事”——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千年古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今年的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致辞中再次阐释了这一倡议的重要意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十年,白墙黛瓦的古镇焕发出新的魅力,宛如一扇窗,折射出全球互联网发展之万千气象。
随着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闭幕,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从这座千年古镇到浙江、中国和世界,峰会的印记如此清晰。
世界,因你而改变,有你更精彩。
让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
乌镇峰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嘉宾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We”(我们)。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从乌镇发出的倡议,正让整个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
琥珀色方框眼镜、标志性的笑容,乌镇的老友之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洪曜庄再次现身水乡,今年是他第九次参加峰会。
曾经,洪曜庄是个“技术控”,今年再次见面,他最先谈及的却不是互联网新技术。
“今年我最关注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用现有的技术更好地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他说。
这些年,乌镇峰会上发出《乌镇倡议》,提出《乌镇展望》,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共识越来越多,继而又化为具体行动在全球开花。
在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户贾迈勒发现,自家的高山咖啡豆产量依旧,但收入增加了不少。
原来,贾迈勒种植的咖啡豆,经由海外仓转运至中国,被加工成当下最受欢迎的挂耳咖啡,配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外包装,再由淘宝主播讲述咖啡豆醇香的故事……咖啡豆由此卖出了3倍于前的价格,一晚就能销售近2万盒,多赚的钱,最终回到“贾迈勒”们的手中,成为孩子的牛奶和学费。
今年,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变身的故事成为乌镇峰会13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之一。“数字减贫”“数字化绿色协同转型”“数字技术赋能”“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更多温暖故事正在全球展开。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说:“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旗帜鲜明反对‘脱钩断链’‘搞小圈子’,探索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国传统哲学的道理浸润人心。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从国际会议升级为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广泛吸引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印度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会员。
十年来,峰会用一项项成果推动着全球互联网治理的进步,呼应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成为风向标,影响着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改变着国际互联网发展的格局。
未来十年,从小镇到全球,这些从乌镇向外传递的思想、倡议、展望与实践,也将继续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征程越走越宽……
让广阔中国共享数字之光
11月7日,全球第一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揭开面纱。这里记录下全世界互联网文明的脉络,系统展示乌镇峰会丰硕成果,深刻阐释互联网治理中国主张。
在中国、向全球。以峰会为媒,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愈加饱满。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六个加快”: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6.4%,已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数字社会,在数字基础设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数字文化产业等方面发展势头强劲。
发生在峰会上的变化和中国各个角落的故事,印证着报告中的一字一句。
杭州亚运期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杭州建成5G-A万兆网络精品示范路线,实现了5G网络基础能力十倍的提升。今年,中国移动将这项技术带到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十年来,中国移动的展区诠释了中国先进通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有个故事,让人感慨——
青海玉树,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源区平均海拔5000米,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在这里架设5G基站,工作异常艰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玉树分公司工作人员祁海顺,和同事们度过了一个个昼短夜长、每天只能工作三四个小时的日子。为了不破坏生态,设备材料运送至山底后,他们又采用人力搬送。喘几口气,走两步路,72斤重的48块电池,五个人搬运了一星期。
再苦再难,也不能让偏远地区在数字时代掉队。“祁海顺”们的执着与努力彰显着中国的决心。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293.7万个,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6.76亿。全国已建成千兆城市110个,千兆接入用户突破亿级规模。
随着互联网相关服务不断触及传统的边缘地区和边缘人群,很多人、很多地区的命运正在被改变。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中国为世界提供丰富的经验。
硬核实力之外,悠久的中华文明也得以立体呈现。
在本次乌镇峰会上,千百年前的中国古籍站上了C位,甲骨文、敦煌遗珍、永乐大典、碑帖拓片、民族文字古籍……中华文明精华在大屏幕上缓缓呈现。
“我们要构建起一座中华典籍大厦、数字家园,使中华典籍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向人们讲述着“中华古籍资源库”的故事——
十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古籍修复师、古籍保护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古籍文献经过了原始书影的数字化,并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其中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处理和提取。大部头的典籍由此转化为一幅幅可视化的知识图谱,让现代人能更轻松地走近它们、喜爱它们。
让浙江脚步越跑越快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建设“数字浙江”,强调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峰会十年,是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
自2014年首届乌镇峰会起,对于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浙江带来什么、留下什么,人们给予了极高的期待。
毗邻桐乡市区,乌镇大道与龙翔大道交界处,一座蓝色立方体格外瞩目,它以乌镇命名——“乌镇之光”。2022年3月,“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投运。这是14个国家级超算中心之一,整体计算能力跻身国际前十。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顶尖技术永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峰会就像一扇窗口,让全球看到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吸引更多“乌镇之光”技术落户。
接踵而至的还有人才与产业。
2019年峰会期间,来自哈佛大学的大卫·韦茨教授第一次来到乌镇,面对江南的小桥流水而感叹:“这里美丽、静谧,适合潜心做科研。”
“能不能把团队带到这里?”站在西栅景区河边,韦茨问自己的中国学生裴颢。
“这里环境很好,但恐怕满足不了研发需求。”裴颢坦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裴博士,我是之前在乌镇陪同你们的人,我们建了个院士之家,不知道您导师有没有意向?”一年后,全省首批八家“浙江院士之家”创建单位之一的“乌镇院士之家”启动,大洋彼岸的裴颢接到来自乌镇的电话。
这通电话,改变了韦茨和裴颢的人生轨迹——他们扎根乌镇,带来了整个研究团队,也带来了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墨卓生物。
自首届峰会以来,这样的故事在之江大地越来越多。
今年11月7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再次开幕。浙江清焓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面积不大但很精致,展示着公司新产品智热芯发热画,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让画迅速地发热,相当于为一件装饰品赋予了超薄暖气片的作用。
公司CEO王昕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作为参会者参观了多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后,他认识到互联网技术与化学能产生奇妙的结合,点燃了自己的创业热情。
“每年的峰会都在秋冬季,南方的冬天格外冷。”王昕是大连人,他将北方的暖气与互联网嫁接在一起,创办清焓科技,主攻智能取暖设备。2021年的峰会上,清焓科技正式签约落户桐乡市崇福镇。
土壤吸引人才,人才带来项目,项目聚成产业。因为峰会,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版图被越拉越大;因为峰会,本就在数字经济发展道路处于领先地位的浙江越跑越快。
2017年,浙江启动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23年,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285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977亿元,年均增速13.6%,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时至今日,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人们犹记得,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手持“薪火”的数字火炬人“弄潮儿”,踏着滚滚钱江潮,点燃亚运会主火炬。
此次在乌镇,又有一大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赋能浙江,一大批优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时隔一个月,生动演绎出互联网推动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硬核浪漫和“数字浙江”建设的美好前景。
让千年古镇更加美好
峰会十年成就了乌镇。面对互联网浪潮,在变与不变之间,是千年古镇的成长。
十年里,乌镇日新月异却模样如初。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乌镇古镇二期保护工程现场提了三点要求:要尊重乌镇的历史遗存,要修旧如旧;要把环境尤其是水环境搞好;要做好传统文化创新的文章,给古镇植入现代的、年轻人喜欢的文化。
十八年如一日,乌镇坚持修旧如旧,小镇风貌依然那般典雅。但经过与互联网的融合,白墙黑瓦下,变化悄然发生。
十年前,镇上4G网络尚未普及,老百姓想要高速上网,有时都是奢求;现在的乌镇,小桥流水、古宅古街已然成了各种先进应用的集聚地。
“从前的乌镇很闭塞,现在变得开放又便捷,能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要感谢总书记。”乌镇居民胡晖感慨。
让老百姓享受到互联网发展红利,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事情。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智慧乌镇的展台前,现场视频连线智慧乌镇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老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聆听工作人员介绍之后,微笑着询问老人们:“你们现在生活好不好?”
“好!”老人们回答得毫不犹豫。
“也祝你们健康长寿!”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
胡晖是其中的一名老人。那时的她,还没有走出儿子过世的悲伤,和总书记在“网”上面对面之后,她说:“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让我鼓足了劲要好好生活!”
她开始留意到,镇里实现了WiFi全覆盖,镇上很多人靠着一部手机就能走天下。这一年,她换上了智能手机,开始学习使用微信、支付宝,完成生活支付、学习新颖舞步,在网络分享美好生活……
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乌镇有了紧迫感。基础设施改造、智慧应用普及,硬件软件“两手抓”,每年峰会,乌镇都会关注最时兴的便民应用,并争取率先落地。首发无人车、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改变了乌镇人的生活。
一切改变都才刚刚开始。作为中国互联网对话世界的窗口,乌镇历经十年沉淀,锚定了新的奋斗坐标:“国际互联网小镇”。
互联网总部会展区、互联网文旅展示区、互联网教育集聚区、互联网生活示范区、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数字农业展示区。未来,互联网基因将浸润到乌镇全域110.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峰会让乌镇变得更美,乌镇的下一个十年,将继续书写千年古镇与现代科技的精彩故事……
(湖北凯盛科技、湖北凯盛、凯盛科技、湖北凯盛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凯盛科技公司、凯盛公司)